聖經註釋 90年03-04月


90.03.18

史羅亞(Shiloah)

指水池,亦指地下運水隧道,二者完全相連。史羅亞隧道將基紅水泉的水,引至史羅亞蓄水池中。地下水道長約半公里,是猶大國王希則克雅開鑿的(列下二○20編下三二30)。水池長十六公尺,寬四至五公尺。耶穌曾令瞎子來此水池洗眼(若九1~11)。公元一八八○年考古學者在水池入口處,發現了一塊十分有價值的古碑,其上以古希伯來文鐫刻了開鑿隧道的歷史。

[回到每週讀經]   [回到聖經註釋]


90.04.08

貝特法革(Bethphage)

村名,意謂「早熟無花果之家」,是伯達尼附近的一個小村,在耶京之東,是耶穌騎驢榮進耶京的地方(瑪二一1~7)

[回到每週讀經]   [回到聖經註釋]


90.04.08

伯達尼(Bethany)

村莊名,意謂「窮人之家」,或「阿納尼雅之家」:

(1)是橄欖山東坡的一個小村莊,位於耶京與耶里哥之間的公路上。充軍後本雅明支派人士在此重整家園(厄下一一32)。這裡是拉匝祿、瑪利亞、瑪爾大的家鄉(路一○38若一一18),也是癩病西滿的家(谷一四3)。

(2)約但河東岸的一個村莊,是若翰給人付洗的地方(若一28一○40)。

[回到每週讀經]   [回到聖經註釋]


90.04.08

法利塞(Pharisees)

這是個阿辣美文名詞,意謂「被分開隔離的」。不過謙是別人對他們的稱呼,多少有點標奇立異的意思。他們的來源不甚清楚,可能導源於虔誠愛國的哈息徒黨(加上二42)。在女王亞歷山大辣時代,他們的黨派到達了黃金頂峰時乏,簡直可以左右大局,發號施令(七六~六七)。

他們本人雖極力推行教事務,卻不是司祭。但他們大都是博學多駃,尤其對聖經是專門人才,是在百性的心目中,具有巨大的影響力,因此成了平民百性的領袖。雖然如此,他們向來不干涉政治,只問宗教,是撒杜塞人的死對頭。他們在解釋梅法律時,愛好咬文嚼字,教人一絲不苟地按字遵行。他們又強調祖先的傳授禁令,具有與聖經同樣的約束力,甚至更強。他們與撒杜塞人最大的區別,是他們相信靈魂的存在及來日的復活,以及天使的存在。福音多將法利塞人和師相提並論,是同等類型的人物(瑪五20一二30谷七5路五30)。

福音將他們的理想和實際作為,嚴格地分開,耶穌曾辭嚴義正地責玉他們的驕傲(路一八10~14),貪財(一二40),虛榮(瑪二三5等),及偽善(瑪一五3~7)。由於耶穌所傳的天國的道理,以及內心的虔誠正直不合他們的理想,他們便對耶穌採取了敵對的態度(瑪五等谷二7,24三6八11一一18一二13)。他們串通大司祭將耶穌定了死罪(瑪二六3谷一四53~64)。耶穌所攻擊的是他們的行為,而不是他們本身。他們中有人請耶穌吃飯,耶穌也毅然前往(路一四1)。尼苛德摩及阿黎瑪特雅人若瑟是法利塞人,但也耶穌的朋友(若三1路二三50,51若一九28,29)。

[回到每週讀經]   [回到聖經註釋]


90.04.22

多默(Thomas)

人名,意謂「雙生」。希臘文的狄狄摩有同樣的意義。是十二位宗徒之一,他的名字只見於宗徒目錄之上(瑪一○3等宗一13)。他向耶穌表示了至死不渝的忠信(若一一6),但也表示了他的信德仍然不甚穩固(若一四5)。受到復活後耶穌的責玉,發出了全部新約中最美麗的證言:「我主!我天主!」(若二○24~29)。傳教於敘利亞北部及印度地區,最後為主捐軀,捨生致命。

[回到每週讀經]   [回到聖經註釋]